观点交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应试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鲍威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阶段之后,以被动顺应型为代表的,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只是被动地选择学习,而学习效果又不甚理想的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所谓“乖学生”成为我国高校学生中的主体,给现有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帮助这类学生在学习中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首先,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向学生提供辅修、双学位教育等具有宽泛性的课程学习框架,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应试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在制度方面构建包括选修课、学科转换、转校等要素在内的灵活的学习制度框架。再其次,需要强化支撑高等教育质量的经费基础。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被动顺应型和排斥型学生大都来自于贫困家庭,家庭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些学生向高度匹配型转化的障碍。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向排斥型和被动顺应型学生倾斜。

  ■大学教师资源配置主体应合理分工

  彭江在《高教探索》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教师,特别是教授和研究人员,是大学的心脏,是大学最为倚重的资源。大学教师资源配置活动是大学最核心的资源配置活动。大学教师资源配置是配置主体与作为被配置对象的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目前,大学教师资源配置活动的很多问题都出在配置主体身上,如观念错误、道德失范、角色混乱、职能错位等。在中国,大学教师资源配置主体主要有基层学术组织、大学、政府、市场和社会。本文认为,这些配置主体之间应当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角色定位,基层学术组织应该成为配置教师资源的基层提议者和教师资源的良好接纳者,大学应该成为大学教师资源的中观层次的系统整合者,市场机制应该成为大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政府应该成为教师资源大系统的统筹与调控者,第三部门组织应该成为大学教师资源的社会性配置者。

  ■发展以社团为载体的研究生教育

  俞振洲、仇桂且、王正群在《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阶段以研究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较为滞后,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社团的发展成为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生加入学生社团可以实现取得双赢:既可以使社团积淀丰厚的内涵,形成社团文化,提升社团的核心竞争力,又可以使研究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得到发展,提升社会竞争力。同时,研究生加入学生社团对于研究生思想教育、学术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等也有不可小视的功效。为此,首先,要通过学术交流引导研究生加入学生社团,特别是专门性的研究生社团,同时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掌握研究生的自身需求,适情适时地开展社团工作。其次,要通过强化管理规范研究生社团发展,推行相同类别社团“联盟制”,实现与社团联合会的双重管理,制定专门的注册管理、监察评估管理、财务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先进的社团管理机制。再其次,要通过网络载体促进研究生社团发展。(毛帽 辑)

上一篇:高考是否对女生有利     下一篇:湘潭大学三道拱门